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保持心理健康,化工系于2021年10月17日在学术报告厅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在班会上,许同学从三个方面具体描述心理健康问题。第一,解释什么是心理健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大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智力正常、意志健全、社会适应正常、情绪健康、人格完整和谐和社会关系和谐等。第二,阐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面对生活,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症、恋爱观等,这些问题容易影响日常生活,出现分身、记忆减退、孤独、忧郁、暴躁、自卑、多疑、心理疲劳等现象,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第三,提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举措。可以向心理委员、朋友、辅导员咨询和心理疏导,严重的可以找心理治疗师,必要时心理医生介入,不能盲目进行自我诊断,自我定论。身边有同学遇到心理问题时要认真对待,注意倾听,与其传递乐观信息,尽量不让当事人独处。
通过本次班会,让同学们更清楚地了解了大学生心理问题,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面对心理问题要积极、乐观、冷静应对,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撰稿:韦青
摄影:韦青
审核:张瑛、赖翠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