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
一、教学要求
1、加强对学生思想品质,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体育运动技术,对强身健体的作用和意义。
2、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抓住重点难点进行教学。
4、认真完成教学计划。
5、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课堂常规要求
1、学生上体育实践课,须穿体育运动服装和运动鞋。允许改正机会,第三次起每次扣总分1分。
2、学生因病、因事须请假,无故旷课,每次扣总分1分。
3、为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对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运动会等各项比赛的同学总分可加3—5分。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一、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特制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标准》)
二、《标准》实用于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
三、《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标准》按百分制记分。
四、《标准》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一、二年级为一组,小学三、四年级为一组,小学五、六年级为一组,初中及以上年级为一组,大学为一组。
五、《标准》的测试项目
(一)小学一、二年级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三项。
(二)小学三、四年级测试身高、体重、50米跑、立定跳远四项。
(三)小学五、六年级测试项目为六项,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三项:从台阶实验、50米x8往返跑中选测一项;从50米跑、立定跳远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仰卧起坐中选测一项。
(四)初中及以上各年级(含大学)测试项目为六项,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三项:从50米跑、立定跳远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台阶实验、1000米跑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台阶实验、800米跑中选测一项;男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仰卧起坐中选测一项。
六、测试与评分标准
《标准》中的选测项目由各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测试前随机确定。考虑到城乡的不同情况,《标准》中的台阶实验项目农村学校可选测相应项目,城市学校统一进行台阶实验的测试。
《标准》中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测试方法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中的有关要求进行。《标准》的各项评分标准附表1和附表2。
七、等级评定与登记
各个测试项目的得分之和为《标准》的最后得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86分以上为优秀,76分-85分为良好,60分-75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每学年评定一次成绩并记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片》,小学按照组别两年评定一次,其他年级一年评定一次。学生毕业年级的评定,按毕业当年的成绩和其他学年的平均成绩(各占50%)之和评定。
八、本《标准》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
一、《标准》的实施工作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标准》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各学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采集、汇总、上报《标准》的有关数据。
二、本《标准》应在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科)、体育教研室(体育组)、校医院(医务室)、学生工作部、辅导员(班主任)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标准》的测试应与学生的健康体检相结合,避免重复测试。各测试项目的成绩,由体育教研室(体育组)汇总,并按照《标准》的要求评定成绩、确定等级,记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片》,在毕业时放入学生档案。
三、学生达到《标准》良好等级及以上者,方可评为三好学生、获奖学金(高等学校);达到优秀成绩者方可奖学分(高等学校或实验新高中课程标准的学校)。对《标准》测试成绩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学生毕业时《标准》成绩达到60分为及格,准予毕业;《标准》测试成绩不及格者,高等学校按肆业处理。
四、奖励和降低分数的方法
(一)属于下列情况者,奖励5分,不同项可以累计加分;
1、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锻炼出勤率达到98%以上,并认真锻炼者;
2、获等级运动员称号者;
3、参加校运动会及以上比赛获名次者;
4、学生体育干部在组织各项体育活动中,工作认真负责者。
(二)对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无故缺勤,一年累计超过应出勤次数1/10或因病、事假缺勤,一年累计超过1/3者,其《标准》应记为不及格,该学年《标准》成绩最高记为59分。
五、因病或残疾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生证明,体育教研室(体育组)核准后,可以免予执行《标准》,所填表格(见附表7)存入学生档案。
六、各地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对本地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标准》的情况,要认真检查监督,定期抽查,并进行通报,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给予行政处分。
七、为使《标准》的实施更加科学、准确、简便易行,各学校选用的测试器材必须是经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检测达到测试要求的合格产品,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使用计算机,努力做到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八、各级各类学校在实行本《标准》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即不在实行,与次同时,《标准》成绩即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成绩。
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订具体的实施意见。
十、本方法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测试项目和评价指标的解说
1、身高标准体重
过去对身高和体重采用单一指标分别评价的方法,这种评价难以反映学生生长发育的匀称度及相互关系。身高标准体重是将身高和体重综合起来,以每厘米身高的体重分布,确定学生的体形匀称度,可反映学生是营养不良、正常体重,还是超重和肥胖。它以大规模调查的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了以学生的每厘米身高为单位,利用标准差,增减间距为1厘米,以Z(读rui)离差法方式,制定了对身高、体重进行综合评价的评分表。
评价该指标时,身高的单位为厘米,.测试时保留1位小数;体重的单位为公斤,测试时保留1位小数,然后用测试值直接查表评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直接查表就可以判断学生体形的匀称度,而且可以知道学生体重是否超重,超了多少公斤;是否体重过轻或营养不良,轻了多少公斤。该指标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形态观具有非常直观的教育作用。
2、台阶试验
台阶试验是一项定量负荷机能试验,主要用以测定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也可以间接推断机体的耐力。
3、50米*8往返跑、1000跑(男)、800米跑
由于耐力是衡量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劳动工作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是从事各项运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运动素质,因此测试耐力水平对于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
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力量所呼出的气体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肺活量因性别和年龄而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胸围的关系密切,故在评价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肺活量大小产生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分时采用了肺活量体重指数来进行评价。
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
《标准》规定计算肺活量体重指数时, 肺活量的单位为毫升,测试时保留整数;体重的单位为公斤,测试时保留1立小数,计算出指数后,舍去小数,用整数查表评分。例如肺活量指数为5按58查表评分。
5、50米跑
50米跑是国际上通用的测试项目,通过较短距离的高强度跑测试速度素质。速度素质的测试可以反映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神经与肌肉的调节机能,也可以综合地反映人体的爆发力、灵敏、反应、柔韧等素质。
6、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是测试爆发力的项目,爆发力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的力量。爆发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力量,而且取决于力量和速度的结合。它在人们日常生活、劳动中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7、坐位体前屈
坐位体前屈是用于反映人体柔韧性的测试项目。柔韧性是指人体完成动作时,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的好坏,取决于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体积大小及韧带、肌腱、肌肉及皮肤的伸展性。柔韧素质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柔韧性的提高,对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更好地发挥力量、速度等素质,提高技能和技术,防止运动创伤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标准》中坐位体前屈的测试和评价以厘米为单位,保留1位小数,当手指伸过0点时记录为“+”值,即手指伸过脚尖;到不了O点时记录为“一”值,即伸不到脚尖。然后根据测试值查表评分。
8、握力、握力体重指数
《标准》在小学五、六年级,初中、高中、大学都设置了握力的测试,这是一个新设置的测试项目,用于反映被测者的力量素质。此外,还有研究表明握力能够间接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握力增长或维持在较高水平时,健康状况就好,握力下降时健康状况就不好。握力与体重的大小有关,一个身材魁梧的学生与瘦小的学生相比,握力有着很大的差异,为了公平起见,采用了握力体重指数进行评分。
握力体重指数:握力÷体重×100
《标准》规定计算握力体重指数时,握力的单位为公斤,测试时保留1位小数,体重的单位为公斤,测试时保留1位小数。计算出指数后,舍去小数,用整数查表评分,例如计算得指数为58.6,按58查表评分。
9、仰卧起坐仰
卧起坐是测试腹肌力量和耐力的一个项日。尤其是女生的腰腹肌力量对她们将来在生育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标准》中规定仰卧起坐的测试和评价以次为单位≯测试值直接查表评分
附表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评价指标和得分
年级
|
评价指标
|
得分
|
小学一、二年级
|
身高标准体重
|
60
|
坐位体前屈
|
40
|
小学三、四年级
|
身高标准体重
|
40
|
50米跑
|
30
|
立定跳远
|
30
|
小学五、六年级
|
身高标准体重
|
15
|
台阶实验、50米x8往返跑
|
20
|
肺活量体重指数
|
15
|
50米跑、立定跳远
|
30
|
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女)、握力体重指数
|
20
|
初中
高中
大学
|
身高标准体重
|
15
|
台阶实验、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
20
|
肺活量体重指数
|
15
|
50米跑、立定跳远
|
30
|
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女)、握力体重指数
|
20
|
体育与健康概诉
体育的概念和组成
一、“体育”的基本概念
体育概念的外延扩大,标志着体育概念的发展变化过程。当今世界上许多知名学者都试图在体育的“育人机制”上来探求概念。美国的布切尔教授在1979年所著的《体育基础理论》中,认为“体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一个通过身体活动的方法努力达到提高人体机能的目的领域。”前苏联《体育百科全书》书中提到:“体育,整体来说,是教育的一个方面,是身体能力全面发展,形成和提高人的生活的重要运动技能和本领的有计划的过程。”德国《体育百科全书》一书称:“体育是教育和教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任务是通过运动和游戏激励人们去提高运动成绩和从事有意义的业余活动,体育是全面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国外对体育一词的理解可以概括出几点共同之处:首先,体育是培养和完善人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或过程;其次,体育所借助的手段一般被称为身体活动或过程;最后,体育不仅是通过身体,而且还必须是针对身体所进行的教育。“身体”一词已远远超出了生物的限定。其含义,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身心一元论”来解释,应该是灵魂和肉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依据上述分析,我们对”体育”这一概念做如下定义:“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体育的这一定义既说明了它的本质属性,又指出了它的归属范畴,同时也把自身与某领域或相似的社会文化现象区别开来。
二、体育的组成
(一)学校教育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教育的基础;它作为教育和体育的交叉点和结合部,又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为了达到教育及发展的总目标,学校体育按不同教育阶段和年龄特征,通过体育课程、课余体育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基本组织形式,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核心,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各项任务。由于处在学校教育这个特定环境,体育的实施内容被列入学校总体计划,实施效果又有相应的措施予以保证,从而与其他教育环节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促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体育科学化、社会化、娱乐化和终身化的发展趋势。学校体育不仅注重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实际效益,还必须着眼于学生个体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即重视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因素在内的综合效益,力求满足个人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启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意识,讲究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不断提高对体育的欣赏水平和参与水平,以适应21世纪开拓型人才对精神、体质、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并创造条件为国家输送和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做贡献。
(二)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它是在体育实践中派生出来的。竞技运动Sport原出于拉丁语Cisport,含义原指“离开工作”进行游戏和娱乐活动。但随着竞争因素的增加,它已成为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挖掘体力、智力与运动才能,以夺取优异成绩为目标而进行的科学训练和各种竞赛活动。竞技体育在现代奥林匹克的推动下,已有50多种用于国际比赛的运动项目,开设有相应的国际体育组织和单项运动协会。为了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目标的同时,又提倡“公平竞赛”和“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等原则。20世纪70年代以来,竞技体育被认为是在高水平竞争中,以夺取优胜为目标,进而实现最大限度开发人的竞技运动能力的教育过程。由于在组合“对抗”的同时,非常强调“规则”的完整和准确,即认为竞技规则在保证运动顺利进行的同时,也在引导运动下不断趋向科学化,因此,为应付激烈的赛场竞争,正广泛采用先进的科学训练方法和手段,以探索人类竞技运动的极限。同时,由于竞技体育的表演技艺高强、季节性强,而且易吸引广大观众,因此,它作为一种极富感染又容易传播的精神力量,在活跃社会文化生活、振奋民族精神、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团结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教育作用。
但必须警惕,竞技体育在发展中也遇到不少困惑,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竞技运动日益成为商业的附属品;竞技体育经常受到国际政治的干扰;业余、共同原则不断受到职业化的冲击;运动员滥用兴奋剂;靠金钱、绑架,操作和控制比赛输赢等等。这些有悖于奥林匹克精神和公平竞赛原则的现象和行为,无疑使竞技体育的发展受到严重的考验。
(三)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亦称大众体育,健身、娱乐、休闲体育、余暇体育,养生体育和医疗体育等均可列入社会体育的范畴。由于它吸引的对象主要是一般的民众,其中包括男女老幼及伤病残者,活动领域遍及整个社会乃至家庭,所以堪称是活动内容最广、表现形式多样、适应性较强、参加人数最多的一项群众性体育活动。它作为学校体育的延伸,可使人们的体育生涯得以继续维持并受益终身。
社会体育开展的广泛性和社会化程度,取决于一个国家经济的繁荣、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及社会环境安定等因素。我国的社会体育正在蓬勃兴起,特别是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全民体育意识大大增强。除廉价型的“公园体育”仍旧热度不减外,不少人已逐渐改变了体育观念,注重健康投资,开始把健身器械引进家庭,并涉及到台球、保龄球、高尔夫球等消费水平较高的休闲、娱乐体育。各种体育俱乐部、体育游乐园、健身娱乐中心也都竞相开办,由此吸引了大批体育爱好者,表明我国社会体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表1—1 体育的组成表
类 别
|
主要目的
|
主要形式
|
主要方法
|
评定办法
|
学校体育
|
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促进身体健康,提高体育能力
|
体育教学,课外辅导,按课表进行
|
运用教学方法,以教学班组的形式组织教学,施加适当的运动负荷
|
按大纲规定,平时考核,定期评定
|
竞技体育
|
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
运动训练,按训练计划进行
|
运用教学训练方法,按专项特点组织训练,施加训练最大负荷
|
按竞赛日程规定,专项裁判规则,竞赛结果社会承认
|
社会体育
|
休闲体育,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
自由锻炼,结合生活安排
|
运用反复练习的方法,形成灵活多样
|
群体评定,竞赛方法自我
|
从(表1—1)中可以看出,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基础部分;竞技体育是另两者的提高部分,社会体育则是延伸部分。明白上述关系后,大学生就回领悟到,大学体育只不过是人生从事体育的一个驿站而已,毕业后,新的体育驿站仍然存在和进行,总之,只要留心体育,体育就会与你相伴。终身与体育结伴而行,定会受益非浅,其乐无穷。
体育对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主要功能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就其本质属性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功效,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后,则表现出比其终身效能,有力的促进了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所利用,为社会谋利益、作贡献.
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相关学科对体育的渗透及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使体育不仅在改造人类自身质量方面的功能日趋科学化,而且也揭示了体育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诸方面的关系益深刻.
按照体育的本质属性和体育的社会效应,体育的效能可以括为生物功能和社会功能两个方面.
一、体育的生物功能
从生物学的观点分析,体育的本质促进人的身体向良好、健康的方向变化,因此体育的生物功能主要表现在健身、健美、保健和延年益寿命几方面.
体育是通过运动的方式来进行的,而运动对完善体格、发展体能、提高适应能力均有显著作用,这决定了体育具有健身的功能.体育锻炼能促进脊柱、胸廓和骨盆等支撑器官的发育,使人的体型达到“健、力、美”的和谐结合,故此,体育具有健美的功能.体育活动过程中,大脑处于兴奋和抑制的交替状态,而且运动促进大脑血糖和氧的供应,提高大脑反应的灵活性、准确性和大脑工作的持久性、稳定性,这是体育的益脑功能.体育还具有医疗保健功能,只有加强体育锻炼,并结合药物调理,才能预防和治疗疾病.此外,体育还可以防止生理衰老的过早来临,避免病理性衰老的发生.
二、体育的社会功能
体育的社会效能主要表现在教育、娱乐、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
(一)教育功能
1.体育在学校中的教育作用
对体育教育的功能,马克思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能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才的唯一方法。”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体育的教育作用,强调体育向劳动人民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学校体育采取体育课,课余运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各种形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意志品质和道德情操的教育,并使他们获得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学会科学锻炼的习惯和方法,以便达到促进个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和提高基本活动能力的目标。
2.体育在社会中的教育功能
体育运动具有群众性,国际性,技艺性和礼仪性等特点,因而它作为一种传播体育价值观的理想载体,在激发人们的爱国精神,振奋民族精神及培养社会公德等发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竞技场上的竞争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能使人排除颓废,重新考虑人生追求和价值。1990年在我过举办的第11届亚洲运动会和2001年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举国上下都以高昂的热情投身其中。人们那种为亚运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作奉献的精神,不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尊,自强和自信,而且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讲科学,求实效,快节奏,高效率等现代化意识的热潮,也正是这种体育意义的生动体现。
(二)娱乐功能
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表明,人们以各种娱乐来善度余暇的愿望,也变得日益强烈起来,如何使我们的工余生活过得更有意义,让身心在欢悦中得到积极性休息,需要社会提供一种更健康的娱乐方式。
体育的娱乐功能在人们的闲暇生活中反映明显。
体育运动由于它的技术高雅,造型美观,运作优美,配合默契,以及竞争的激烈,使它成了现代人们余暇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在他的《体育颂》中热情地写道:“啊!体育,你就是乐趣!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路更加开阔,条理更加清晰。你可以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你可使欢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
当今世界,随着体育运动技术更加全面地向高,难,尖的方向发展,它显示的优美造型,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高超的技艺和巧妙的配合等,给人以健,力,美的享受,吸引愈来愈多的人们自觉投身于其中。
(三)社会感情功能
从体育独具的竞争性和竞赛结果不确定性特点分析,许多可变因素产生的感情刺激,可使人失去心理平衡,也能积极调节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一场激烈的体育比赛,往往会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牵动亿万人的心。人们出自民族,国家,地区的尊严和自信,对那些本不可预知的胜负切寄予很大的期望,使得在瞬息万变的竞赛过程中,体验到紧张,愉快,敬佩和自豪,有时也因与自己的愿望相悖而泄气,颓废和气愤。世界上观看第12届世界杯足球决赛的观众达20亿;北京大学学生在中国男排首次夺得亚洲冠军是情不自禁地呼出“振出中华”的口号,更是体育运动社会感情效能的直接反映。
有人把体育对社会感情的调节功能形象地比喻成社会的安全阀,体育能调节社会感情,维持社会安定。
体育交往能使人与人,群体互相认识,信任,支持,在精神上物质上互相影响,体育交往具有开放性,交流性,立体性,协同性和互补性。体育交往是相互交流,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群体与跟人,运动员与裁判员,运动员与竞争的组织者及观众之间的运动技艺与精神及感情等方面的交融。
(四)政治功能
体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与政治紧密相联系,受政治的指导,为政治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振奋民族精神,为祖国争取荣誉。在国际体育竞争中,比赛的胜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荣辱,竞技场上的拼搏精神,特别是经过艰苦奋战后获得的胜利,则更能振奋民族精神。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第一枚金牌的时候,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外电报道“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一个壮举”,“奥林匹克舞台上出现了一个新的体育大国”,“中国人有了升年的希望,新的地位,新的光辉”。
2、发展国际交往,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友谊。竞争在形式上有超越政治的特点,比赛把不同政治观点,不同肤色人种,不同民的人民聚集在一起,这样,就可通过比赛来发展国际友好关系。所以,运动员被称誉为“穿运动服的外交家”,“微笑的大使”……。由此可见体育在爱沟通国家间的关系和打开外交通道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3、体育可作为外交斗争的一种政治手段。在现代国际体育比赛中,体育常被用来作为反对或抵制某一个国家,某一项活动的政治手段。1980年因前苏联入侵阿富汗,60多个国家对莫斯科奥运会的抵制,以及1984年以苏联为首的14个国家对洛杉矶奥运会的报复性抵制,都有着明显的政治背景,都是处于外交斗争的需要,动用体育手段采取的制裁措施。
4、体育有加强民族和睦,人民团结的政治效能,体育能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使国内政治一体化,全运会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盛会。因此,体育往往被认为是沟通人际之间,阶层之间,党派之间,民族之间乃至促进国家统一的“催化剂”。
(五)经济功能
现代生产结构方式的改变,引起了人们生活结构方式的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富足了,闲暇的时间增加了,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就强烈起来。因此,体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成为人们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丰富文化生活的一种手段。许多传统运动项目重放光彩,各种竞赛活动日益频繁,这就使体育在人们的消费结构中越来越占较大的位置,使体育运用价值规律获取经济收入,开拓经济效能成为可能。第三产业的兴起,使体育也可开辟服务项目,开展技术辅导,组织体育器材,运动服装生产,举办旅游体育,娱乐体育,并与饮食,交通,旅馆等业务结合起来,开展综合经营,综合服务,获取更大经济效益。一些国家,还通过各种渠道注重追求体育的经济效益。如在大型竞赛中,利用出售电视转播权,发行纪念币,体育彩票,组织门票收入,收纳广告费等。
(六)军事功能
防卫的需要是体育产生的动因之一。体育训练,体育与军事相结合,以及由军事需要发展起来的军事体育,是提高军队战斗力,增强国防力量的重要手段。在现代化的军事训练中体育训练是主要内容和手段。
现代社会,由于尖端武器的饿发展,更需要人们在短期内掌握复杂的军事技能,这就要求最大限度地动员人的精神和身体能力,为此士兵不仅要进行全面体力训练,而且要进行专门的技巧练习,如游泳、爬山、攀登、滑雪、划船、跳伞、摔跤、擒拿、拳击等,特别随着部队机动性的提高和新的战略战术的运用,体育与军事结合的项目在不断涌现,使专门为军事服务的“军事体育”应运而生。
健康新概念
一、健康的概念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健康”的解释各不相同。过去,人们总认为无病痛既健康。殊不知,即使没有任何躯体上的疾病,在生活中还会有烦恼、抑郁等存在。长久以来,“没病就是健康”的传统健康观和“人的命天注定”的宿命论仍在社会人群中普遍存在,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和普及新的健康观。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总明确提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躯体、精神和社会诸方面的完美状态。”这一定义大大超越了疾病的范畴,将人的健康与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等多方面的关系密切联系起来。躯体健康就是身体强壮、没有病伤。精神健康,即使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社会健康较难以理解,它有三个层次:一是个人对社会环境适应良好;二是要为家庭、他人、社区和全社会的健康作出积极贡献;三是发挥个人最大能力去实现生命存在的社会价值。因此,从积极的健康观出发,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每一个人都积极地追求健康,都应对个人、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健康承担责任。
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重申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并进一步提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把对健康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既健康不尽是个人生活、家庭幸福的基础,而且是国家发达,民族昌盛的保证,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维护和促进健康不仅仅是卫生部门和医护人员的事情,而且是政府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这便是人们经常说的“大卫生观”。
面向未来,国际卫生机构和医学专家相继提出跨世纪卫生工作和人类健康新的认识和理论。1994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亚太执委会提出了“健康新地平线”战略来迎接21世纪。明确提出,未来医学和卫生工作的侧重点应该是“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并且必须将重点放到有利于健康的工作上,作为人类发展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健康没有上限,更不是一种静态的标准。一个人如果想要达到真正的健康,就必须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状态,并且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显然,为使人类健康越上新的地平线,健康概念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健康的组成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概念指出:所谓健康,就是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等方面的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而言,上述几个方面缺一不可。
(一)生理健康
生理健康是指一个人除了没有高度治疗的身体疾病外,还应有余力应付意外的挑战,并有足够的能力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另外,生理健康主要还体现在形体匀称,眼睛明亮,头发有光泽,牙齿洁白,睡眠良好等。你若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可以采取科学锻炼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积极科学的锻炼不仅能提高身体的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而且能使人延年益寿。
(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不仅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德的良好状态,而且他还要求一个人必须具有情感认识,接受表达,独立行动以及应付日常各种应急挑战的能力等。心理健康包括情绪健康和思维健康。情绪健康是指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坚强,行为规范协调,精神充沛。它涉及到我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态度,它是以情绪的稳定性为主要标志,主要是指人体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压力的能力;思维健康是指人们根据实际情况,认识世界,乐于承担责任,作出挑战反应,能面向未来,充满信心,对生活采取理性策略的能力。
(三)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是指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作贡献,能与他人保持和谐德人际关系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并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辨别真,善,美,荣,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这种能力可使人更有自信感和安全感,在日常生活中,能使人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三.影响健康的因素
健康是许多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健康人的机体机能与其生活,工作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一旦被破坏,就会影响人的健康。根据健康的整体观念,现代医学将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结为四大类,既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卫生服务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从古代到本世纪初,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是病源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以及内分泌失调和免疫功能失常等,这些致病微生物和遗传因素称为生物性致病因素。在社区人群中,特定的人群特征如年龄,民族,性别,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染性遗传危险性等,也是影响该社区健康水平的生物学因素。例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区中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因素决定了他们对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和依赖远远大于其他人群。
(二)环境因素
人生活于自然与社会环境之中,所有人类健康问题与环境有关。自然环境恶劣,营养匮乏,卫生条件差会导致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流行。社会环境涉及到政治制度,经济水平,文化教育,人口状况,科技发展等诸多因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人民健康的根本保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卫生城市,在农村大力开展推行改水改厕,就是致力于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优美,文明,健康,清洁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健康与社会发展的双向促进作用已越来越多的为实践所证实。
(三)卫生服务因素
卫生服务是卫生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为了达到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运用卫生资源和医疗保健手段,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必要服务的过程。卫生服务的范围,内容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卫生服务的提供与利用对人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活意识和生活行为习惯的统称。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里,不良生活方式和有害健康的行为习惯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导致疾病的原因。如吸烟,酗酒,缺乏锻炼,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人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现代生活方式病”的患病率不断增高的危险因素。1992年WHO估计,从全球看,由生活方式原因影响健康发达国家为70%~80%,发展中国家为40%~50%。
总之,对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人在与环境的相互协调过程中往往处于主动地位,而自身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和社会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对健康与疾病多因多果的关系的认识是健康观念的更新,是我们在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认识基础。
体育与健康促进
一.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人生最可贵的是健康。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以便更好地生活和为社会服务。然而健康的身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以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正像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所说:“生命在于运动。”我过也有句俗话:“健身之道,运动为妙。”可见运动是增进健康的重要措施。在科学技术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体力劳动逐渐已减少,脑力劳动逐渐增加,通过劳动来增进身体健康更不可忽视。为什么生命与运动的关系如此密切呢?请看下面的事实。
把刚出生不久的白兔、夜莺和乌鸦关在笼子里,不让它们出来活动。尽管按时喂它们营养丰富的食物和水,按时让它们睡觉,但它们发育得还是很缓慢。等它们长大以后,虽然外表与没有禁锢的白兔、夜鹰、乌鸦一样,但放出以后,就可以看到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悲剧:兔子刚跑几步就栽倒在地上死去;夜鹰没飞多高,就从半空中摔下来;乌鸦还没有飞到枝头上,也“哇哇”地叫了几声坠地身亡。实验者给它们进行了尸体解剖,发现它们有的心脏破裂、有的动脉撕开。这些是因为长期缺乏运动,内脏器官发育不良,不适应剧烈运动时血压升高的缘故,所以,它们的心脏和血管弹性是极低的。动物是这样,人是不是这样呢?试验的结果表明,人与动物的情况完全一样。国外做过这样的科学实验:把身体完全健康的25岁男子,分成两个试验组,第一组在20个昼夜里一直躺着,就是连吃饭、大小便也不许坐起来,更不许站立和走动;第二组与第一组的情况基本一样,只是让他们每昼夜在器械上活动4次身体,但仍保持躺着的姿势。20天过后,第一组的人感到头晕目眩,心慌气短,两腿酸软站不起来,甚至背部肌肉酸痛,不能吃饭,光想栽倒在地上;而第二组的人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工作能力,身体上也没有像第一组那样的剧烈反应。为什么这些年轻小伙子,20天前身体还健壮,又没有闹病,静止这短短一段时间就吃不消呢?这说明人生活在世界上是需要运动的,如果没有运动,就没有生命。运动得少,生命力就弱,运动得多,生命力就强。如果人体运动过少,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使新陈代谢发生障碍,骨骼疏松,肌肉萎缩,消化功能、排泄功能也都逐渐降低,人体会过早地衰老和死亡。
科学家还认为,心脏的强弱是关系到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爱运动的人与不爱运动的人相比较,爱运动的人心脏储备能力大,心脏的功能强,能把身体的老化现象降低到最小限度。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发现心脏跳的快慢与寿命的长短成反比,既心跳越慢的人,其寿命越长;心跳越快的人,寿命越短。体育运动能使心肌得到锻炼,逐渐发达,排血量增多,再加上管理心跳快慢的迷走神经紧张度增加,所以,他们的心脏跳动是比较缓慢的,这也是爱好运动的人长寿的一种原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体力劳动强度越来越低,如果不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除了高血压、肥胖病、冠心病的发病绿逐渐升高外,还有一种肌肉萎缩、心脏衰退的“文明病“将要降落在我们身上,正像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的那样:”最易于使人衰竭,最易于损害一个人的,莫过于长期不从事体力活动。“
朋友们,体育运动能使你的生命充满活力,使你的各个组织器官更加健全,使你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还能使你聪明,使你美丽,使你能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因为我们都知道体育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这是体育最本质的特点之一。这个特点就决定了体育有健康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余暇时间的增多,如何善度时间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丰富多彩、健康文明的余暇生活不仅可以使人们在繁忙的劳动之后获得积极性休息,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愉快身心,培养高尚的品格。体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正是要教会人们去合理、有效地利用、保护和促进身体健康,它是一种利用身体而又去完善身体的活动过程。人体的发展遵循着“用进废退”的生物学规律,合理而科学的身体锻炼,是保障人体发挥其极限效能的有效途径。身体锻炼引起神经肌肉的活动,而神经肌肉的有效活动,既可保证人体的运动器官和其他有关器官的良好功能,又会引起多重反应。健康快乐的一生,除了求助于身体锻炼以外,还需热心于身体活动的兴趣和情趣。文明社会在时间、财力和营养方面,为人类的身体活动提供越来越富裕的条件。文明社会的人类需要体育,如同原始社会的人类需要饮水和食物一样。适度的身体活动,既健身,又悦心。
以上可见,体育是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它着重于增强体质,建立健康的信心,并要求最终落实到建立健康的行为上;而健康促进已超越了“教育”的范围,不仅是对个体的要求,更强调全社会力量的参加,更为重视政治和国家行政机构所起的作用。在“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历程中,健康促进显然具有更积极,更广泛的意义。
二.体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实现健康行为的转变,既不能单纯依靠行政命令,也不能仅凭几句宣传口号,而是需要多方面的综合作用,包括教育的、组织的、行为的、经济的、政策的以及其他环境的支持。仍以糖尿病防治为例,为控制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仅仅依靠临床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要提供预防性卫生服务(疾病监测、普查普治、糖尿病人的社区系统化管理等);要通过健康教育普及有关防治知识,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要以立法和行政手段清除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如改善饮食结构、控制吸烟、酗酒等。这些内容综合起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有计划地进行,就是健康促进活动的具体实施。
概括地讲,健康促进是指以健康教育、组织、法律、政策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对有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健康。健康促进的两大构成要素是健康教育和一切能够促使行为和社会环境问题有利于健康转变的社会支持系统。
总之,我国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三个阶段。三者的关系是:后者包容前者,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卫生宣传着眼于卫生知识的改善和社会舆论,只是健康教育的手段之一;而健康促进是在组织、政策、法律上为健康教育提供支持环境,要求全社会都能参与和支持各部门的合作。健康教育作为全民素质的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以政府行为和行政干预来支持和推动健康教育工作,这是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