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就业指导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就业新闻   >   正文

xg111net代理商2017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作者: 招就处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1-17

学校概况

xg111net代理商是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办学传统的老校名校,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由陈宝琛创办的全闽师范学堂,被誉为“闽师之源”。

21世纪以来,学校经历了三次重大改革,2004年4月,整合原福州教育学院、福州师范学校、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福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和福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五个单位的优质资源,成立新的福州教育学院;2013年5月,经教育部备案,省政府批复,更名改制为xg111net代理商。2016年4月,福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将福州工业学校、福州艺术学校划归闽江师专管理,学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学校现共有旗山校区、光禄坊校区、仓山校区、甘蔗校区四个校区。占地568.4亩(含旗山校区西侧已纳入规划的178亩教育用地),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建有教师职业技能、计算机应用技术等8个校内实训基地,143间实训室以及8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拥有功能齐全的校园网络和远程教育信息网络等现代教育设施,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众创空间。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361.99万元,纸质图书32.11万册,电子图书31.4万册。学校设有直属管理的附属实验小学、附属实验幼儿园各1所,指导型的附属中学2所,附属小学4所。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409人,全日制在校生近5000人。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98人,教研员58人。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22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硕士学位的教师92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5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12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61.1%;来自企业行业第一线兼课教师61人;列入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1人。近两年来,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课题6项、省市级课题34项、市厅级课题35项,公开发表人文社科类论文90篇,出版专著7部。

学校设有“八系二部”,即初等教育系、人文社科系、外语系、计算机系、学前教育系、艺术系、机电工程系(筹)、化学与生物工程系(筹)、公共基础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开设专业23个。其中初等教育、心理咨询专业为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省级示范专业;导游专业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福建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艺术系(福州市艺术学校)的戏曲表演(闽剧)专业为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等。

学校坚持科学发展,实现政校企协同,合作育人。2016年3月,学校成立了首届董事会,时任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益民担任董事长,福州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以及部分杰出校友、知名企业代表担任董事,首届董事会共有33名成员组成。此外,先后与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管理委员会开展战略合作;与鼓楼区政府联办社会工作专业;与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福建星网锐捷有限公司、北大青鸟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合作办学成果丰硕。

学校还设有福州教育研究院,承担福州市基础教育(含特殊教育)、幼儿教育的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及教学服务工作,承担全市6万多名教师的中小幼师资培训、培养、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和教育科研等任务。2016年,学校还入选乡村校长助力工程和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省级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为推动我省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近两年来,在全国、省级各类教师教学比赛、教学技能比赛和优质课评选中,福州地区经我校指导选送的教师获得全国一等奖50多人次,全省一等奖130多人次。学校实现了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教研、科研”的四位一体共同发展,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独具特色。

学校秉承养浩然气、广仁爱心的校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未来而设计”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为学生系统地搭建职业人文综合素质教育平台。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其中师范类就业率稳居省同类院校前列,非师类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社会满意度高,学校美誉度高。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主动服务“福州新区”、“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发展战略,立足福建,面向全国,服务基础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水平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师资以及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增强综合办学实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管理规范的区域性示范高职院校。


报告说明

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建立起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学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文件要求,编制和正式发布《xg111net代理商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

1.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17年10月23日。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等。

2.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新锦成)调研数据。调研面向学校2017届毕业生,有效问卷回收率为63.77%;使用数据涉及就业相关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部分。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总体规模

xg111net代理商2017届毕业生共632人。其中,男生98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5.51%;女生53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4.49%,男女性别比为0.18:1,女生比例偏高;省内生源为主,共621人,占比为98.26%。

               表1-1 2017届毕业生男女生及省内外生源分布

类别

男生

女生

省内生源

省外生源

人数

98

534

621

11

占比

15.51%

84.49%

98.26%

1.74%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二)各系/专业毕业生的分布

学校2017届毕业生共分布在6个系15个专业。其中,学前系、计算机系和初等教育系的毕业生人数位居前三,人数占比分别为24.53%、19.62%和18.35%。 

                   表1-2 2017届毕业生系别及专业分布

人数

比例

专业

人数

比例

学前系

155

24.53%

学前教育

155

24.53%

计算机系

124

19.62%

初等教育(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7

4.27%

软件技术

38

6.01%

物联网应用技术

59

9.34%

初等教育系

116

18.35%

初等教育(中文与书法方向)

39

6.17%

初等教育(数学与科学方向)

40

6.33%

初等教育(中文与社会方向)

37

5.85%

人文社科系

114

18.04%

导游

26

4.11%

文秘

27

4.27%

心理咨询

34

5.38%

行政管理

27

4.27%

外语系

66

10.44%

初等教育(英语方向)

39

6.17%

应用英语

27

4.27%

艺术系

57

9.02%

舞蹈教育

23

3.64%

音乐教育

34

5.38%

注:因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各分项占比之和可能存在±0.01%的误差。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就业率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和社会对学校毕业生需求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参考依据,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00%。

(一)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截止到2017年10月23日,学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94%,基本实现充分就业。从具体毕业去向来看,“其他录用形式就业”为毕业生主要去向选择,占比为70.25%;“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次之,占比为10.76%。

              表1-3 2017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

人数

比例

就业率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444

70.25%

97.94%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68

10.76%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60

9.49%

升学

44

6.96%

出国、出境

2

0.32%

自主创业

1

0.16%

待就业

9

1.42%

-

不就业拟升学

4

0.63%

注:就业率=(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升学+出国、出境+自主创业)÷毕业生总人数×100.00%。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二)各系/专业就业率

2017届毕业生分布在6个系,各系就业率均在91.00%以上。其中艺术系、外语系、人文社科系、初等教育系的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达到100.00%。

          图1-3 2017届各系毕业生就业率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学校2017届毕业生分布在15个专业;除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之外,其余各专业就业率均在96.00%以上。其中,初等教育(数学与科学方向)、初等教育(中文与书法方向)、初等教育(英语方向)、初等教育(中文与社会方向)等11个专业的就业率均达到100.00%。

                           表1-4 2017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专业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初等教育(数学与科学方向)

40

40

100.00%

初等教育(中文与书法方向)

39

39

100.00%

初等教育(英语方向)

39

39

100.00%

初等教育(中文与社会方向)

37

37

100.00%

心理咨询

34

34

100.00%

音乐教育

34

34

100.00%

文秘

27

27

100.00%

行政管理

27

27

100.00%

应用英语

27

27

100.00%

导游

26

26

100.00%

舞蹈教育

23

23

100.00%

学前教育

155

152

98.06%

软件技术

38

37

97.37%

初等教育(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7

26

96.30%

物联网应用技术

59

51

86.44%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三)未就业情况分析

文本框: 学校2017届未就业毕业生共13人(占比2.06%);进一步调查其未就业的原因,主要为“准备升学考试”(25.93%),其次为“正在选择就业单位中”(18.52%)。

                       图1-4 2017届毕业生未就业情况分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三、就业流向[1]

(一)就业地区分布

就业区域分布:学校2017届毕业生主要选择在福建省内就业(98.43%),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省外就业人数较多的地区为广东省、浙江省和上海市。

                             图1-5 2017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省内就业城市:在福建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福州市(56.13%),其次为漳州市(13.68%)。

                      图1-6 2017届毕业生省内主要就业城市分布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二)就业单位分布

学校2017届毕业生主要流向单位类型为中初教育单位,占比达到27.27%;其次为其他企业(17.31%);就业单位规模主要集中在50人及以下(占比为37.14%),其次是51-100人(19.29%)和101-200人(16.43%)。

     图1-7 2017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图1-8 2017届毕业生就业单位规模分布

注:其他企业指除三资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

就业单位性质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就业单位规模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三)就业行业分布

2017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教育”(55.94%),其次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44%)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9.09%);这一行业流向与学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定位相符合。

           图1-9 2017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个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四)就业职业分布

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教学人员”,占比为50.17%。

                             表1-5 2017届毕业生就业职业分布

职业

占比

教学人员

50.17%

其他人员

33.74%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8.04%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6.99%

文学艺术工作人员

0.52%

农林牧渔业技术人员

0.35%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0.17%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四、升学情况

2017届毕业生中,有44名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为升学深造,升学率为6.96%;进一步调查其升学原因、升学专业一致性及升学录取结果满意度,具体内容如下。

升学原因:首要原因是为了“增加择业资本”(51.79%),其次是“提升综合能”(23.21%)和“对专业感兴趣希望深入学习”(17.86%);而因“延缓面对就业的困难”选择升学的毕业生占比相对较低,可见谋求个人事业发展的更大空间为毕业生的升学动力。

           图1-10 2017届毕业生升学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升学专业一致性:升学专业与原专业一致或相关的比例为73.21%,大部分毕业生仍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毕业生转换专业升学的主要原因为“出于个人兴趣”(53.33%)和“就业前景好”(20.00%)。

              图1-11 2017届毕业生升学专业一致性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升学录取结果满意度:选择国内升学深造的毕业生对其录取结果满意度较高;其中“很满意”占比为26.79%,“比较满意”占比为35.71%。

                     图1-12 2017届毕业生升学录取结果满意度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第二篇: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举措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引擎”发展战略中,为大力推进建设创新型学校步伐,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落实情况专项督查调研的通知》(闽教办学〔2016〕18号)精神,坚持从创新创业现状和创新创业实际出发,从点、线、面等积极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鼓励我校师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活动中去。

一、加大经费保障

根据中央、省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xg111net代理商大学生创业基地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同时,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xg111net代理商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为鼓励学生创业积极性,学校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学校不断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学校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10万元用于师生就业创新创业项目,为就业创业教育稳步、持续开展提供物质上的帮助。

二、落实课程设置

(一)开设讲座,培育意识

部分专业开设了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同时,其他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全校性的专题讲座等形式来开展。举办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写作”培训、“互联网+”赛前培训等系列讲座十余次,1500多人次参加,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校内环境与氛围。

(二)培育资源渗透,深化教育改革

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式中,学科课程注入了新的内涵,在课程中的基础课更加注重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在常规学科专业课程中不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施过程中,把《O2O营销实训》、《典型物联网综合案例开发》、《奥体中心项目开发》、《物联网工程综合布线》等10门课程作为专门课程,突出项目教学,减少理论教学比例,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针对导游专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和专业特点,选取了包括《计调部操作实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基础》《旅游市场营销与策划》和《创业理论基础与实践》等创新创业的课程群;以《管理心理学》课程为例,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增加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比如提高社会知觉练习、设计面试大纲、设计凝聚力培训方案等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培养企业思维及创造能力。

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学科课程能体现出创新创业课程所具有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等特点,有利于大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系统地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技能,为以后更进一步从事创新创业实践和研究工作打下扎实而坚固的基础。

(三)创新教学,培养综合型人才

1.教学思想新发展

学校在教学思想发展上,除了注重文化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以外,更加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团队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综合衡量学生的全面水平,以综合能力作为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常规技能课上,强调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每门课的教师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基础上,突出“精讲多练”,“精讲精练”和“少讲多学”教学理念,选择信息化手段,增加学生在课上课下的互动,进行资源共享。例如,文秘专业和导游专业提出了“互联化”思路。导游专业省赛三等奖创新创业项目“自由自在旅游策划室”借助网络平台完成了私人定制项目。

2.课程设置新突破

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严格按照《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高职高专)设置标准(暂行)》要求,更加注重设置能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课程。计算机系组织专业教学团队对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逐步增加可实践教学内容和学时,以小组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实训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初教系派出教师参加教师资格证国考培训,主动适应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把“国考”改革的内容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一项工作重点,根据笔试、面试考试大纲以及教学需要,对具体课程进行改革调整,通过组织相关教师与师大教育系教授一起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融入“国考”内容,强化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机电工程系侧重于新技术的发展,在课程内容上与奔驰公司、东南公司等多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根据汽车生产实际进行设置,增加了企业专家入课堂教学活动,专家把企业最先进的生产理念和实际操作带入课堂,从多方面讲解现实生产的程序以及流程。人文社科系开设《梦想剧场》选修课,鼓励学生进行剧本创作与演出。一方面是对传统写作课程的延展,另一方面为职场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经过持续建设,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学校共拥有校内实训基地9个,实验实训室140个,涵盖全校所有专业,实训场所共32695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生均19784.63元。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达2540个,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达0.89个。同时,累计建立校外实训基地98家,覆盖了学校所有专业,实现每30名学生就拥有一个校外实训基地的要求,较好地满足各专业学生认识实习、专业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的需要。

学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主动适应行业、产业生产技术升级,推行校中厂、厂中校等成功做法,学校拥有自己的附属实验小学、附属实验幼儿园,先后引入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福建中锐科技网络有限公司、福建网龙网络公司、福建石油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东南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建兼具教学和研发功能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2017年获批福建省小学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现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福建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

4.持续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政校企”合作

“政校”合作指的是我校与福州市鼓楼区政府共同签订联合办学协议,订单式培养社会工作人才,为福州市社区服务事业打造优质的人才队伍;“校社”合作指的是我校与社会组织保持紧密关系,先后与福州市鲲鹏青少年服务中心、广州广爱社工服务中心和南平润泽社工服务中心等签订实训基地协议,通过社会组织进行实训和行业交流。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共同合作,培养社会工作人才。

(一)以“订单式”培养为核心共同打造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鼓楼区非常重视民生服务项目投入和社区规范化建设,对社会服务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以往通过考聘的方式很难招到专业对口,且愿意长期服务社区的人才。基于这样的现实,我校与鼓楼区共同签订合作协议,鼓楼区将吸纳我校社工毕业生60%进社区就业。我校与鼓楼区政府建立起“订单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4+1+1”的合作模式,以共同合作的方式培育一支专业对口,服务理念深厚,专业能力强的人才队伍。

(二)引入现代学徒制,规范实训体系,提升育人有效性

在政校社三方合作中,提升经验模式,引入规范的实训体系建设。我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模式探索》获批成为2016年福建省教育厅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是政校社三方合作的智慧结晶。

现代学徒制是在社区和社会组织中开展的,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工作环境,着手居民服务。现代学徒制重技能传承,更重情感维系,通过师徒互动增强实训的能动性,提升实训的有效性。

(三)点面结合,链接资源,多方合作

我们通过专业研讨会、沙龙活动、教师挂职锻炼、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人才培养会议等方式进行“政校社”三方联结。通过专业技术交流的方式,扩大影响圈;通过设定课程的方式,比如《社会工作工作坊》,邀请各行业专家进校园讲学,打破人才交流的壁垒;通过服务输送的方式,融合三方的智慧。

“政校社”合作不仅拓宽办学思路,更是对社工资源的充分整合,充分实践了社工的实务性,同学们在三方合作中获得鲜活的工作经验和专业体会,共同培育具有职业技能的社会工作人才。

5.专业建设新成就

学校的初等教育、心理咨询专业为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省级示范专业;导游专业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福建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艺术系(福州市艺术学校)的戏曲表演(闽剧)专业为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计算机系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和人文社科系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现代学徒制建设”为福建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学校拥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和“基础教育书法教学研究中心”等两个福建省应用文科研究中心。此外,学校与团省委、省少工委共建有福建省少先队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福建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基地。

三、加强校企合作

(一)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学校以合作育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依托学校董事会,以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联合办学,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

学校大力加强与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校企、校地产教融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7年11月10日,我校开展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与福建理工学校校企合作十周年活动,并在现场签署设立“福建奔驰班”的校企合作协议。2016年11月,学校与福建石油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申报福建省“工业分析技术”二元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服务企业的有效途径,在企业职工继续教育、技术改革创新、新技术开发上作出贡献。2016年11月,我校与市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合作开展“二元制”表演艺术(闽剧表演)专业,是福建省唯一的表演艺术专业试点,也是全国首例以“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戏曲高层次人才。“二元制”改革是我省职业教育主动适应、服务新常态,着眼供给侧改革,打通企业职工学历提升通道,实现高效、高质、精准的技能人才供给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福建品牌特色“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行业企业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校企共建“福建奔驰班”

2017年11月10日上午,张兰副校长与机电工程系李扬新主任出席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与福建理工学校校企合作十周年活动,并在现场签署设立“福建奔驰班”的校企合作协议。

“福建奔驰班”的设立是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遵循“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实施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打造汽车职业教育品牌,为福建奔驰培养高素质蓝领技术人才。促进福建奔驰与学校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战略目标。

xg111net代理商根据福建奔驰的产业发展需要和用工计划,从2017年开始,xg111net代理商机电工程系每年为福建奔驰培养60名学生,共计2个“福建奔驰班”,专业为汽修、工业机器人、数控等。“福建奔驰班”计划学制三年,采用2.5+0.5的教学模式。两年半由xg111net代理商机电工程系安排学习公共基础知识、各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操作能力;半年根据福建奔驰的人力需求,按照福建奔驰招聘流程,经甄选合格的学生可进入福建奔驰生产现场顶岗实习,完成生产操作实践培训。

四、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及成果总结

(一)以赛促学、以赛促知,赛事情况

创新创业赛事活动蓬勃开展,参与师生众多,覆盖面广。开展闽师专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职教杯”首届福建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新创业大赛、福建省文创大赛、福建省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创业项目路演活动及创业项目校级比赛。其中,在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参赛人数达238人,共计项目57项,其中一项推送省赛;“和职教杯”首届福建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参赛人数达160人,共计项目27项,其中十项推送省赛。第十三届“挑战杯”,我校社科类论文《高职生创业意向与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全省13所高职院校样本调查》荣获第十三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二等奖。该作品由人文社科系15级心理咨询班廖舒婷、林丽贞、李康三位同学完成,谢姗姗老师、吴春艳老师指导。(总成绩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2项。)

(二)荣获“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项目”扶持计划资助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资助项目推荐评审工作的通知》,我省各高校共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项目535个,经过专家组评审,确定398个项目给予资助。我校报送至省厅两项优秀项目,其中计算机系“steam创业教育”入选“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项目”获得3万元项目资助。

(三)完成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优秀成果申报

《关于组织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专题研讨活动的通知》(闽教办学〔2017〕7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开展校内动员工作,总结推广应用好专题研讨活动成果,申报优秀成果:《福建省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价值及其优化研究——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师范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高职学生对精细化就业指导服务的需求及对策研究》,共计三项。

(四)开展“创新创业就业公益导师服务团进校园”

积极响应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公益导师服务团进校园活动,拟开展创新创业和就业教育及扶持政策措施解读专题讲座、创新创业和就业服务主题沙龙、创新创业项目和就业规划设计指导服务等活动。

(五)大力培育创业导师

注重相关人员培养资源,积极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库,专业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通过组织教师代表参加市委组织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题培训班、参与福建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成立大会并跻身联盟成员行列、赴协和学院学习创新创业经验、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系列推进会、参加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观摩,同时,选派我校教师参加创业咨询师培训及省教育厅系列创业导师班等学习活动,提高校内教师创新创业指导能力。

(六)众创空间稳步运营

目前设有创新创业园区“众创空间”,下一步学校将充分整合校内场地资源,按每位学生30元的标准设立校方园区专项建设经费,建设3000平方米以上的创新创业标准园区。推动学校积极融入福州高新区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打造有效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同时又具备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等特点的创新创业标准园区。

五、创新创业未来工作推进要点、难点

(一)团队模式创新

建议实行校内创新创业导师团模式,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各部门、各系部通力配合,努力探索全校范围创新创业新局面。

(二)专项经费的落实

设立创新创业专项经费,落实《xg111net代理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xg111net代理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试行)》。

(三)讲座、培训避免形式化

校内开展的讲座、培训,尽量立足实际,从基本意识出发的系统培训、自上而下的全面指导,而不仅仅停留于“写策划书”。

(四)有意识的课程渗透

专门、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增加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想法。

(五)探索核心科技

积极寻求校外资源合作,以我校专业为实际,探索核心科技合作模式,从文创向科创前进。


第三篇: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毕业生对自身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一是毕业生的薪酬情况;二是毕业生目前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情况;三是毕业生认为目前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情况;四是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如下所示。

一、薪酬水平

薪酬区间:学校2017届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为2866.86元;月薪区间主要集中在3001-3500元(33.09%),其次为2001-2500元(21.56%)和2501-3000元(20.82%)。

            图3-1 2017届毕业生薪酬区间分布

 注:薪酬包括能折算为现金的工资、福利等。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省内主要就业城市月均收入:厦门市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3220.00元),福州市(3034.96元)次之;而在龙岩市就业的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为2300.00元。

             图3-2 2017届毕业生省内主要就业城市月均收入水平(单位:元)

  注:主要就业城市指样本人数≥10人的就业城市。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主要就业单位及行业领域月薪: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薪酬优势较高,月均收入为3201.85元;而在“中初教育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为2698.84元。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的毕业生薪酬优势较高,月均收入均处于3000.00元以上;而在“教育”领域就业的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为2754.51元。

            图3-3 2017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左图)及行业(右图)月均收入水平(单位:元)

注:1.主要就业单位指样本人数≥10人的就业单位。

2.主要就业行业指样本人数≥10人的就业行业。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二、专业相关度

总体及各专业毕业生专业相关度:学校2017届毕业生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为87.73%;其中“很相关”占比为56.13%,“比较相关”占比为20.45%。可见毕业生所学专业及技能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较高,能够学以致用。各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相关度分布如下表所示。

                               图3-4 2017届毕业生专业相关度分布

注:专业相关度为选择“很相关”、“比较相关”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表3-1 2017届各专业毕业生专业相关度分布

专业

很相关

比较相关

一般

比较不相关

很不相关

相关度

音乐教育

100.00%

0.00%

0.00%

0.00%

0.00%

100.00%

初等教育(中文与社会方向)

72.00%

28.00%

0.00%

0.00%

0.00%

100.00%

舞蹈教育

77.27%

13.64%

9.09%

0.00%

0.00%

100.00%

初等教育(中文与书法方向)

100.00%

0.00%

0.00%

0.00%

0.00%

100.00%

初等教育(数学与科学方向)

58.62%

31.03%

6.90%

3.45%

0.00%

96.55%

初等教育(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38.89%

27.78%

27.78%

5.56%

0.00%

94.44%

学前教育

75.44%

14.04%

3.51%

3.51%

3.51%

92.98%

软件技术

0.00%

30.00%

60.00%

0.00%

10.00%

90.00%

物联网应用技术

0.00%

20.00%

50.00%

10.00%

20.00%

70.00%

心理咨询

8.33%

50.00%

8.33%

33.33%

0.00%

66.67%

初等教育(英语方向)

18.18%

45.45%

0.00%

0.00%

36.36%

63.64%

导游

27.27%

18.18%

9.09%

27.27%

18.18%

54.55%

注:1.专业相关度为选择“很相关”、“比较相关”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

2.文秘等专业样本量较小,其数据结果不纳入到报告结论的分析范围。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从事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主要为“想找相关工作,但是机会太少”、“不想找相关工作,因为个人兴趣”和“想找相关工作,但是不符合要求”。

                 图3-5 2017届毕业生从事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三、职业期待吻合度

2017届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为86.42%,其中“很符合”所占比例为24.15%,“比较符合”所占比例为30.19%;可见目前已落实的工作整体比较符合自身的就业期望。

                                   图3-6 2017届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分布

注:职业期待吻合度为选择“很符合”、“比较符合”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四、工作满意度

学校2017届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的满意度为91.18%,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对工作内容的满意度最高,为92.91%。从均值来看,对工作各方面满意度均处于3.23分及以上(5分制),处于“一般”及以上水平。

                       图3-7 2017届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

注:评价维度包括“很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和很满意”;其中,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满意”=5分,“很不满意”=1分),计算其均值。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毕业生规模较为稳定,初次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

学校历来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作为工作重心。如下图所示,近四届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00%以上;其中2016届达到100.00%,2017届达到97.94%。

                       图4-1 2014-2017届毕业生规模及初次就业率分布(规模单位:人)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二、省内就业为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如下图所示:学校近四届毕业生均主要在福建省内就业,占比均处于98.00%以上,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撑;此外,毕业生服务地方是校、地、生三方共同的需求,预计今后会有更多的毕业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图4-2 2014-2017届毕业生省内就业占比对比分析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三、行业分布优势突出,教育行业为主要流向

“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为毕业生三大行业流向;其中“教育”行业为近四届毕业生首要选择,占比处于55.00%以上,这一结构与学校专业特色及培养定位相符。此外,普及发展“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毕业生行业选择;近两年,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人数略有增多。

                                  图4-3 2014-2017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对比分析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第五篇: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学生对母校的教育教学评价对学校专业结构的优化、培养方案的完善及课程设置的改进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调查了解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及推荐度、对教育教学的满意度、实践教学环节满意度、任课教师满意度及就业能力满足度。这些调查将为学校有关部门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持。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一、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母校的满意度和推荐度:2017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8.38%,总体满意度较高。60.11%的毕业生愿意向他人推荐自己的母校,33.15%的毕业生不确定是否推荐母校,而仅有6.74%的毕业生表示不愿意推荐母校。

                   图5-1 2017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左图)和推荐度(右图)

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推荐度=“愿意”占比。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母校教育教学的总体满意度:2017届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98.37%,均值为4.15分(5分制),处于“比较满意”水平;体现了学校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为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5-2 2017届毕业生对教育教学的满意度

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满意”=5分,“很不满意”=1分),计算其均值。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实践教学满意度:2017届毕业生对母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满意度评价相对较高,97.57%的毕业生均认为母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满意度评价处于一般及以上水平,均值为4.11分(5分制),处于“比较满意”水平。可见学校实践教学内容、实验室/实践基地、实习内容等方面均得到了毕业生的广泛认可。

                        图5-3 2017届毕业生对母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满意度

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满意”=5分,“很不满意”=1分),计算其均值。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任课教师满意度:2017届毕业生对任课教师总体的满意度为98.38%,均值为4.35分(5分制),处于“比较满意”水平;其中,对任课教师教学态度的满意度为98.09%;对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满意度为98.64%;对师生课外沟通交流的满意度为97.30%。

                               图5-4 2017届毕业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

注:评价维度包括“很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和很满意”;其中,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满意”=5分,“很不满意”=1分),计算其均值。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工作能力的满足度:对于目前工作需求而言,学校2017届毕业生认为重要性排名前十位的能力依次为:口头表达、选择教学/学习方法、团队协作、倾听理解、阅读理解、情绪感知、信息搜集与获取、教育指导他人、书面写作、发现和解决复杂问题。而自身这十项能力满足目前工作需求的程度如下图所示:均在85.00%以上,满足程度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其中团队协作和选择学习/学习方法的满足度相对较高,分别为95.93%和94.89%。

                         图5-5 2017届毕业生认为重要性排名前十位的能力的满足度分布

注:满足度为选择“完全满足”、“大部分满足”和“基本满足”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二)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学校坚持深化教学内涵,优化教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较高。调查结果显示:2017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达到98.38%,60.11%的毕业生愿意向他人推荐自己的母校;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98.37%,对母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满意度为97.57%;毕业生对任课教师各方面的满意度均在97.00%以上。与此同时,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也提出自己的建议:毕业生认为最需要加强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教育实习”、“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除实践教学以外,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最应该改进的是“所开设课程对工作/学习帮助较少”。因此,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办学优势,依据市场需求、就业导向开展人才培养,明确和完善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推进教学团队、课程教材、实践资源等专业内涵建设。在课程设置方面,随着就业形势及社会需求的变化相应地调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设置,适时地增减课程内容,让学生学到科学、有用的东西。在教育教学方面,创新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突出学习、实践、科研、创新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此外,学校将继续走产学研合作办学之路,整合校内资源,重构层次化、模块化、项目化的实验课程体系;同时深入探索人才培养的校企事业单位合作机制,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和实践教学平台,更加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影响

学校2017届毕业生各专业的就业情况:除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之外,其余各专业就业率均在96.00%以上。其中,初等教育(数学与科学方向)、初等教育(中文与书法方向)、初等教育(英语方向)、初等教育(中文与社会方向)等11个专业的就业率达到100.00%。此外,学校2017届心理咨询、初等教育(英语方向)和导游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均处于67.00%以下;且毕业生从事与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主要为“想找相关工作,但是机会太少”、“不想找相关工作,因为个人兴趣”和“想找相关工作,但是不符合要求”。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能相对直观地反映出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程度及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认可程度;毕业生相关就业数据结果的统计及反馈对于学校招生计划制定、培养方案的完善、新专业的设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学校始终以学生就业情况为依据,结合学科发展需求,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构建布局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生态结构。将专业招生计划与建设水平、就业需求、就业质量紧密对接,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增强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形成就业、招生与培养的联动发展格局。

三、对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影响

(一)对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评价

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毕业生对母校各项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5.00%以上,其中“就业帮扶与推荐”(100.00%)、“校园招聘会/宣讲会”(99.08%)的满意度相对较高;一方面表明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得到了毕业生的认可,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校就业工作在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图5-6 2017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毕业生对学校创业教育/指导服务的满意度:毕业生对母校各项创业教育/指导服务满意度均在95.00%以上,其中,对创业社团的满意度最高,达98.18%。

                      图5-7 2017届毕业生对学校创业教育/指导服务的评价

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二)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改进措施

学校始终注重就业及创业指导服务水平的提升,每年根据毕业生问卷调查的反馈,聚焦问题实施改善。根据调查显示,2017届毕业生对母校各项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偏向比较满意水平,对母校各项就业教育/指导服务和创业教育/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5.00%以上。学校应整合各方资源,多管齐下,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首先,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构建覆盖就业管理、招聘服务、数据分析全过程的网上平台,保障网上信息交流为主的无形就业市场的建设,促进信息服务水平,提升就业工作效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完善的就业服务;其次,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帮助毕业生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制度、工作内容与职位情况,提高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有规划地就业、择业。再次,加强校政企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坚持产学研的良好合作模式,为毕业生开拓就业市场。此外,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政策、财务、课程设置、社团活动、教师团队等方面多管齐下,采用多种形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学生创新创业铺平道路。


[1]针对毕业去向为: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和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的毕业生进一步统计分析其就业地区、就业单位、就业行业及就业职业分布。

      

版权所有:xg111net代理商 - 太平洋在线代理合作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学府南路1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8012669-1号

公安部备案号:350121025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