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

闽侯县闽剧团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8-05 14:42       点击数:

1952年,闽侯县文化馆曾组织一批民间艺人,开展评话说唱活动。
1953年春,正式成立闽侯县曲艺团,由评话员陈春生担任团长。建团时只有九人,俗称“九.人团”。
1954年,队伍扩大到十六入,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及现代•戏《妇女代表》、《两兄弟》、《红桔记〉〉等,均达数百场,其中尤以《红桔记〉〉更为成功。由于闽侯县曲艺团在戏曲反映现代生活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引起了省、地领导和戏曲界同行的关注。
1954年,曲艺团应邀参加福建省地方戏曲汇演。
1956年参加了福建省第一届戏曲现代戏会演。同年3、4月间,还被福建省文化局调到省入民剧场作示范演出。老艺人看了演出掌声不绝,反应强烈。此时,曲艺团巳稍具规模,演出剧目巳多是闽剧,且闽侯以产桔闻名,•尤其剧团演出的《红桔记〉〉名扬遐迩,遂改名红桔子闽剧团,由陈春生任团长。当时演出的现代剧有《志愿军的未婚妻》、《布谷鸟又叫了》、《春暖花开》、《红色种子》、《赵小兰》、《仲秋之夜〉〉、《海上渔歌》、《草原之歌〉〉等;传统剧有《一文钱》、《红书宝剑》、《梅玉配》、《桃李冤》、《荒江女侠》、《搜书院〉〉等。同年9月,闽侯专区撤销,原专区闽剧团下放到闽侯县,下放到闽侯县,改称闽侯县人民闽剧团。

1958年冬,中国共产党闽侯县委员会决定成立闽侯戏剧院,闽侯县人民闽,剧团改为一团,红桔子闽剧团改为二团,此外还包括艺校、文工团、歌舞团、曲艺团、少年演出队等七个单位共二百六十四人。由闽侯县文化科长郑秀惠任党支部书记兼院长,陈徳泰任支部副书记兼副院长,陈春生、郑振庚、吴玉端任副院长。

1959年冬,闽侯专区恢复,闽侯戏剧院撤销,一团的多数演员上调专区,恢复闽侯专区闽剧团,留下少数老艺人和艺校培养的新生力量,组成少年演出队。二团更名红星闽剧团,两团共一百五十二人。

1962年初,再次合并为闽侯县闽剧团,陈德泰任党支部书记,王萍任团长,下分两个演出队。新团组建后,演出的现代剧有《夺印》、《战斗的青春》、《丰收之后》、《八一风暴》、《东风解冻》等;传统戏有《桃金花夺金印》、《莲花庵》、《孟丽君》、《打棍出箱》、《宝莲灯》、《薛刚反唐》、《杨八姐救兄》、《三请梨花》等;移植上演的剧目有《杨门女将》、《满江红》、《刘三姐》、《三打白骨精〉〉等;新编历史剧有《卧薪尝胆》為1964年9月13日,剧团参加福建省第三届戏曲现代戏汇演,演出大型现代剧《虎山行》。

1965年元旦,贯彻华东区话剧会演关于精简戏剧队伍精神,全团只留下八十二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剧团精简到三十二人,改名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1972年5月,恢复闽剧团建制。

1975年6月,创作《东海战歌》,赴北京参加全国省、市、自治区戏剧调演。1979年,创作反映中法战争的《五虎口》(杨基编剧)

(见图)参加福建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演出。

1981年冬,新编历史剧《洪武鞭侯》(岳平、卞卡编剧)参加福建省、福州市调演。


(备注:摘自中国戏曲志(福建卷)第506-507页)


视频资料:

《九条金带》、《梦醒精陵》、《沧桑正道》、《金蝉女》

上一条:闽清县闽剧团

下一条:闽侯县闽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