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卞成林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到了关键的攻坚阶段。其中首要的任务就是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瓶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国家建设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和回归梦想“四个回归”,紧紧围绕推进一流本科建设,以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根本出路,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习新思想,坚持党对高等教育的坚强领导
新时代要落实好高等教育所肩负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高校要自觉肩负起加强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加强和改进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保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服务”,确保高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要紧紧围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与“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贯穿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各环节,确保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积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高等教育最鲜亮的底色和最强大的底气。
研究新问题,激发学校内生动力和办学活力
当前,高等学校的硬件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一些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硬件水平同世界一流大学相对比差别不大,但关键要在内涵上下功夫,建设高水平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高等学校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深化全面改革,对制约甚至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予以梳理清除,抓住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发展的关键点,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差距短板,明确改革方向,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坚持“以本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从“教、学、管”人才培养的三个核心支柱入手,加强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服务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优化学科布局;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形成新兴的学科、跨学科与交叉学科,培养学生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优化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只有把长远制度建设和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把整体推进同重点突破、跟进相结合,把顶层设计同试点探路相结合,把改革创新同规章制度“立、改、废”相结合,把破除体制机制顽疾同解决新时期的矛盾问题相结合,才能确立和巩固改革的主体框架,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瞄准新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也进入到了“双一流”建设的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办好一流本科教育,高等学校必须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强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建设工程,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选用,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机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为主体,结合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第二课堂,把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创新教育教学体系。按照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梳理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要以智慧校园项目建设为依托,构建新媒体融合体系,不断创新实践育人和志愿服务等工作;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要实施教师队伍质量提升工程,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改进评价体系,强化激励措施,把教育培养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强化、提高教师全员育人意识和水平。
对标新要求,培养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提出的标准和要求。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高等教育应立足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以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能力强的人才为目标,推进“四个回归”,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书育人、学生成长规律,全面把握学生学业发展和能力提升的诉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整合学校资源,增强交叉融合意识,打破人才培养的壁垒。同时,要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构建政产学研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强化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立足“一带一路”建设,面向东盟国家,开发和建设国际化的课程体系,探索平台对平台、学校加企业的模式,进一步拓展国际教育的合作,加强人才培养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努力培养更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具有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家国情怀、高度的民族人文、强烈的社会责任以及过硬的专业技能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广西实现“两个建成”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