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xg111net代理商评建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论坛   >   正文

新时代“职教人”的三个特质

作者: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 2018-06-14

【知与行】

作者:王振洪(浙江省现代职教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身处新时代、履行新使命,广大高职院校的干部教师要主动对标做好一个现代“职教人”,为推动新时期高职教育高水平发展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发挥才智、作出贡献。

新时代“职教人”的三个特质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做改革创新的拓荒者

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在高职创新发展的热土上,做改革创新的拓荒者,理应成为新时代“职教人”的精神特质。

要创造新精神,不断创造和丰富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精神、新理念和新方法。尤其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要把立德树人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充分结合起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赋予新时代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精神、新结构和新内涵;在适应愈加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方面,要树立“扬个性、促成长”的人才培养新思想、新思维,创造更加多元化的教育教学资源,针对不同特点学习群体、不同特点专业来推动分层分类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改革,不断丰富多元化的高职人才培养实践范式。

要开拓新领域,立足当前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勇于站在新经济、新业态的潮头,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适时开辟新的专业人才培养领域,进行专业设置的结构化改革,激发人才培养新的活力;不断增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功能,培养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比如对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广泛开展跨专业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在立足国(境)外就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上迈开坚实的步伐。

要探索新载体,当前省级统筹的优质校建设计划和未来可期的国家高水平院校建设计划,为推动高职教育高水平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院校实践者要依托于此,本着需求和问题导向,针对不同区域的产业与政策优势,规划和设计推动本土化实践创新的适切载体,激发基层创新活力。比如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载体,重点从健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制度、机制与模式,从系统探索“工匠精神”培养的内容与途径,从面向新兴技术领域的学研互动培养等方面开展改革探索。

做资源协同的耕耘者

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建设过程,说到底是通过资源建设、资源整合和资源应用,提升各类资源累积程度和资源品质的过程。作为高职教育的实践者,要紧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主线,耕耘好各类资源。

要加强协同,善于主动与外界打交道,熟悉不同行业的运行规律,注重常态化的行业企业实践,进而成为一名与行业企业沟通顺畅的专业人士甚至行业专家;积极参与行业协会组织,推动行业协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资源协同作用;探索资源协同的机制建设,如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与校外实习基地教学化的功能与机制,“兼职兼薪”“双岗双薪”等灵活的校企人才互聘互用、互融互通管理机制,从而兼顾各方利益,协同各方力量,真正把可以利用的资源引进教育教学。

要加强整合,针对区域产业的发展特点和不同产业领域的资源使用特点,或作为主体牵头,或高度参与,搭建起有实体组织依托的产教融合实体平台,如与行业龙头企业或区域优势企业合作,建立混合所有制、职教集团等资源实质性重组、高度共享的高端平台;参与建设政府主导、行业参与的区域性或行业性公共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实训与职工培训、师资培养与技能竞赛、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等需要;面向广大中小企业集聚的产业集群,组建能够将不同优势资源进行集聚整合的联盟组织,促进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的有机衔接,实现资源整合与集聚的效应。

要加强应用,运用好“有形”的资源,将企业真实项目、典型案例引入课程、导入课堂,开展面向企业真实环境的任务式培养与教学;通过专业课程、教学项目、实践活动等内容层面的实施,把各类资源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训、师资、科研、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中,实现资源应用效应的最大化。

做精准贴心的服务者

服务意识与能力的高水平是高水平院校建设的重要标志。高对外面向社会和行业企业,对内面向师生,高职院校的各级管理者要强化“服务大于领导,协调多于控制”的意识,注重服务能力建设,努力做一个精准贴心的服务者。

对外服务方面,要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对技术革新的实际需求与困难瓶颈,充分发挥高职教育扎根产业发展土壤办学的功能优势,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企业研究院、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和载体,集聚科研的资源,注重成果的转化,推动建立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服务的支持。要将个人与团队的科研与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结合起来,立足应用性、职业性和技术性,提升自身技术服务能力。要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既要主动承担政府购买服务的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建立“互联网+”的数字化学习体系,形成技能特色的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和企业职工培训项目与品牌;也要帮助企业开发内训项目,参与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探索深度服务企业培训的合作模式。

内部服务方面,要用“最多跑一次”的理念,注重管理与服务的融合,针对新时期高职教育高水平发展的各项任务,对相关规定进行“废、改、立”,推动工作流程的再造与优化,并通过实践创新,将更新的理念、更有含金量的政策、更管用的措施、更实的作风充实到制度中,通过制度创新提升学校的综合治理与服务水平。要树立共同、开放、分类、标准的管理与服务理念,建立起一个运行高效的管理与服务平台。各级管理者要发挥组织、协调和管理的智慧,通过服务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把新时期高职教育高水平发展的主流理念和正能量传递给每位教师,在高水平建设中全面激发基层创新。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14日 14版)

    

版权所有:xg111net代理商 - 太平洋在线代理合作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学府南路1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闽ICP备18012669-1号

公安部备案号:350121025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