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西xg111net代理商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 蔡昌卓
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从文明发展与民族复兴的高度,对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作出了阐述与要求,并就青年如何成长成才提出殷切希望,强调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才能办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总书记的讲话,为高校办学提供了统领全局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就是要勇于担当,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按照总书记要求,着力抓好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三项基础性工作,努力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有作为、有成效,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办学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指南针、是根本保证。能否办好大学,方向问题是第一位的。一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的政治定位。以马克思主义为办学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政治根本任务,提高师生政治认同、增强师生“四个自信”。二是培养教师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传播者。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要以自身正确的政治素养来引导、感染、鼓舞大学生,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环境。三是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水平、政治意识和文化素养,使他们成为政治上达标、思想上过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要严防西方敌对势力采取各种手段把资产阶级的政治观念和思想模式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渗透。四是着力加强和完善高校各级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高标准严要求选好配强各级党政负责人;各级党组织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廉洁勤政建设,增强凝聚力、号召力和感染力。
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普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主阵地作用,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高校所用课程都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全覆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成全方位普及模式。要以专门党政组织与学工部门为主力,各部门联动协同、同心齐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提升党政组织、学生社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实效性;要采取各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为通俗易懂、易于理解,提高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度、积极性。
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定盘星。因此,要明确高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和目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涵养和潜移默化作用中,促进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好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和工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课堂课外常抓不懈,做到真正入耳入脑入心;通过讲座、座谈、研讨会、调研等多种途径进行理论阐释与宣传,开展持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利用新媒体时代的微博微信微文化等,占领网络宣传主阵地,消除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教育遗漏地带。
加强培育高校高素质一流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习总书记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打造一流师资队伍的内在要求及核心内容。首先,要树立教师正确的理想信念,用自己的学识、阅历、修养点燃学生真善美的信念,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坚守职业道德,以身立教、提高育人能力。其次,高校要做好师德师风建设的思想、组织和舆论保障,树立师德先进典型,引导教师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第三,师德师风建设要不断创新,开发新方法、开拓新阵地、运用新技术,保持与时俱进的生命力;要着眼长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建立师德“红线”,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完善师德师风廉政工作机制、监督评价机制、考核奖惩机制。
加强教师成长的内外动力建设。从外部动力来说,高校是教师成长的园地、追求理想的基地,要尽量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积极向上的科研教学氛围,增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用人所长,使教师能不断追求进步,以个人发展推进高校的发展;注重发挥教师和衷共济参与学校事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注重提升教师教研水平能力、传承优秀文化魄力。从内部动力来说,教师自身也要积极进取,激发自我成长:注重发展现代教学能力,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争当教学能手;注重发展科研创新能力,形成新颖独到的科研见解,在科研上能独当一面;保持终身学习能力,接纳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学识素养。
完善教师队伍培育与评价制度。完善培育与评价制度是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一是建立教师队伍共同体培育机制:遵循教学与科研并重、德行与才能并重的原则,形成教师队伍“培养方阵”,注重教师各年龄各层次的梯队建设,使各类人才“百花齐放”“各放异彩”。二是建立教师“激励与劣汰并行”奖惩机制:结合我国高校定位,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薪酬激励和评价体系,加大奖罚力度,促进教师的自律自觉。三是完善教师队伍“靶向式”评价机制: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制定教师评价体系, 突出教学科研业绩、探索建立“代表性成果”学术评价标准,同时重视教师队伍服务社会考核,并制定相对合理的评价周期和考核指标,做到评价过程精准、评价结果精准。
加快建设高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高校顺利进行知识教育的根本保证,是高校一项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铸魂工程。一要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配置,配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配齐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制度,“步步紧扣”“链接一体”,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又要抓好基层建设。二要着力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三要激发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活力,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创的思想政治教育崭新模式,结合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建设交叉学科群与科技攻关团队。高校大力发展交叉学科是取得创新成果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突破口,建设“双一流”大学必须打破各学科壁垒。一是组建“联网式”交叉学科群,推进各学科融合互补及综合,形成各领域之间的协同创新,学校也要从队伍建设、管理制度、运行平台、后勤保障方面予以全面支持。二是建设强有力的科技攻关团队,积极部署、联合各学科优势人才,建立高科技攻坚克难集体,力争实现国际前沿性研究、引领性成果的重大突破。另外,培养高校科研人员能沉得下心、坐得冷板凳的研究毅力,在科研上下得了苦功夫。三是培育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积极推动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培养高水平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高层次人才,构筑大师辈出的良好平台,是抓好大学建设基础性工作的重要环节。一是培养造就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及青年科技人才。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另一方面尽量将人才从具体琐碎的非学术事务中解放出来,给予更多学术时间,提升人才的“研究产出率”。二是把创新团队建设作为高校发展战略的重点。创新团队打破科研人员以往孤军奋战难出成果的局面,集中智慧和力量,有效提高了创新效率和竞争实力。但目前高校创新团队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队伍拼凑、学科交叉不足与缺失国际顶尖带头人的现象,因此,高校工作重心在于严把团队审核关、推进学科整合、培养领军人物、提供成长环境支持与人性化的激励机制,为培养高水平人才和创新团队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