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

福清县闽剧团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8-05 14:24       点击数:


     前身是福清县和平闽剧团,成立于1951年9月,首演《棠棣之花》,影响较大。

1951年10月中旬,赴平潭演出途中,遇到狂风恶浪,服装全部报废,靠租服装演出,剧团处境十分困难。福清县人民政府拨给经费五十万元(旧币),解决剧团的困难。

1952年,闽剧老艺人余红惠来团,接着林翠惠、何赛卿、张秀珍、张秀英等人,也陆续加入剧团,演员阵容大为改观。

1953年春节,剧团首次赴闽北演出,曾在建瓯县首演《棠棣之花》,接着演出《白梨花》、《彩霞楼》等剧目,历时三个多月,卖座良好,收入达三万余元,为剧团基本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当时浙江省晨光越剧团在建瓯县演出,由于经济困难无法返浙,剧团将日夜场收入的五百八十余元,全部赠给晨光越剧团作为返浙路费。1953年4月,南平失火,为了救济灾民,剧团曾在南平义演一场,将收入的三百余元,献给南平救灾委员会。剧团回福清后,还举行抗美援朝义演。

1954年,排演余红惠、赵时昌回忆口述的传统剧目《炼印》(原名《双巡按》)、《取象胆》、《牧羊子》、《浪子卷席》、《双盘答〉〉等,参加闽侯专区戏曲汇演。《炼印》被选调参加福建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接着余红惠参加由省组织的闽剧代表队赴上海参加华东区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

1958年.改名福清县闽剧团,并吸收部分闽剧演员,成立福清闽剧二团,兼演词明戏。

1959年,为挽救濒临灭绝的词明戏,二团曾排演词明戏传统剧目《杀鬼魂》、《夜会》等,参加福建省第三届地方戏曲观摩演出,福建省文化局奖给“词明戏枯木逢春,百花园增添一色”的锦旗一面。

1964年9月以后,剧团停演古装戏,上演现代剧目《血泪仇》等。同年,创作的现代戏《绿野长春》,参加福建省第三届戏曲现代戏汇演。同时,剧团购置海口里美果林场一座,组织演职员分期分批下场参加劳动锻炼。

1970年,剧团被解散,1974年召回部分闽剧演员,开始演出闽剧。

1978年,正式恢复建制,首演《十五贯》获得成功。同年创办福清县艺校,招收男女学员二十人,毕业后组成福清县闽剧二团。

1982年,剧团创作演出新编历史剧《魂断燕山》(见上页下图),参加莆田地区戏曲观摩演出。


(备注:摘自中国戏曲志(福建卷)第496页)

 

视频资料:《天罡剑》、《魂断燕山》、《赠剑奇缘》、《包公镇公主》、《龙风怨上下集》、《连环美人计》、《不畏权奸洛阳令》、《卧虎令》、《棘门赋》